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清風觀瀾 > 論壇 >正文

保持“愈大愈懼,愈強愈恐”的清醒

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     日期:2024-06-27 08:08:24    

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現(xiàn)在更需要“愈大愈懼,愈強愈恐”的態(tài)度,切不可在管黨治黨上有絲毫松懈;我們黨要搞好自身建設,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政黨。“愈大愈懼,愈強愈恐”出自《呂氏春秋·慎大覽》,意指國家領土越廣大越感到恐懼,力量越強盛越感到害怕。這一篇章之所以取名“慎大”,目的也是提醒執(zhí)政者在強大之時和勝利面前應當謹慎,不要忽視其中潛伏的敗亡危險,只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,做到“于安思危,于達思窮,于得思喪”,才能將勝利長久保持下去。

  回顧歷史,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的兩千多年間,發(fā)生過許多次朝代更替,沒有哪一個政權不曾強大過,也沒有哪一個政權甘心被歷史的車輪碾壓。在掌權之初,統(tǒng)治者大都勵精圖治、兢兢業(yè)業(yè),國家呈現(xiàn)一派強盛景象,然而時間一長便逐漸喪失憂患意識,忘卻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的艱辛和苦難,不再保持謹慎和勤勉,最終難逃“其興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歷史周期率。正如民主人士黃炎培所形容的,“大凡初時聚精會神,沒有一事不用心,沒有一人不賣力,也許那時艱難困苦,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。既而環(huán)境漸漸好轉了,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……”歷史上的政權,或政怠宦成,或人亡政息,或求榮取辱,總之是沒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支配。

  在經歷一番篳路藍縷、血雨腥風之后,追求安逸享樂是人之常情,但對一個政黨或國家而言,只有銘記生于憂患、死于安樂,常懷遠慮、居安思危,才能避免陷入“革別人命容易,革自己命難”的境地。1944年是農歷甲申年,毛澤東同志要求將《甲申三百年祭》作為延安整風文件印發(fā)全黨學習,提醒干部“必須永遠保持清醒與學習態(tài)度,萬萬不可沖昏頭腦,忘其所以,重蹈李自成的覆轍”;1945年,在著名的窯洞對話中,進一步提出通過民主之路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支配。在全國革命勝利前夕,毛澤東同志仍舊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,提出“兩個務必”的重要論斷,要求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,在奪取全國政權后經受住執(zhí)政考驗。

  環(huán)顧當今世界,各國政黨都面臨著自身建設的問題,百年大黨更是“大有大的優(yōu)勢,大也有大的難處”。在長期執(zhí)政條件下,一些黨員、干部容易出現(xiàn)承平日久、精神懈怠的心態(tài),喪失憂患意識和斗爭精神,貪圖安逸、不思進取,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不振、擔當勁頭不夠。習近平總書記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,告誡提出“四個不容易”,“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、保持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(tài)不容易,執(zhí)掌政權后做到節(jié)儉內斂、敬終如始不容易,承平時期嚴以治吏、防腐戒奢不容易,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、順應民心不容易”,體現(xiàn)出我們黨對治亂興衰歷史規(guī)律的深刻洞悉,體現(xiàn)出新時代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憂患意識。

  增強憂患意識、做到居安思危,是我們黨從歷史興替中得出的重要經驗,也是治黨治國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。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,在磨難挫折中成長,在戰(zhàn)勝風險挑戰(zhàn)中壯大,始終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、風險意識,勇于自我革命就是最有力的證明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面對黨內一度出現(xiàn)的管黨不力、治黨不嚴問題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,堅決同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作斗爭,猛藥去疴、重典治亂,刮骨療毒、去腐生肌,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“組合拳”,探索出一條長期執(zhí)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、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,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。

  “船到中流浪更急,人到半山路更陡。”當前,我們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,發(fā)展形勢總體向好,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,黨面臨的“四大考驗”“四種危險”長期存在。更加需要拿出“愈大愈懼,愈強愈恐”的態(tài)度,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和居安思危的憂患,勇于直面和解決自身問題,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(zhí)著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,不斷加強自我修煉、自我改造,保持蓬勃的生機與旺盛的活力,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堅強領導核心。(尉承棟

附件:

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

      合作單位:南方新聞網

      粵ICP備10233762號

      nyqfw@gd.gov.cn

      投稿郵箱